[email protected]

法学与社会正义

Law and Social Justice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编委信息

彭海青

职称:教授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社会任职:1.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 2. 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理事; 3. 中国行为法学研究会理事; 4. 最高人民法院诉讼咨询监督员; 5. 北京市比较法学研究会理事; 6. 北京市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研究会常务理事; 7.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陪审员; 8. 德恒律师事务所首席法律顾问; 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 编委; 10.学术桥评审专家库成员; 11.教育部“新汉学计划高级学者赴外讲学储备人才”; 12.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法治副校长。

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新科技法学、比较法学。

教育经历

  • 2024 年 5月至8月: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三个月,合作导师:DavidRossman;
  • 2019 年 11月至2020年2月: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访问三个月,合作导师:NataliiaSindrover;
  • 2015 年 11月至2016年4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院访问半年,导师 PeterGilles;
  • 2013 年 3至2014年2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项目资助,在英国牛津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一年(academic visitor),导师:Vinerian Professor Andrew Ashworth(牛津大学众灵学院终身教授);
  • 2006 年 7月-2008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事诉讼法博士后研究人员,合作导师:王敏远研究员;
  • 2003 年 9月—2006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获诉讼法学博士学位,导师:陈光中教授;
  • 1999 年 9月—2002年7月:湘潭大学,获诉讼法学硕士学位,导师:宋世杰教授;
  • 1994 年 9月—1998年7月:青岛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学术贡献

  • 1、学术专著:
  • 2、1. 《德国司法危机与改革——中德司法改革相互比较与启示》,彭海青、吕泽华、【德】PeterGilles合著,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 3、2. 《刑事裁判共识论》,独著, 法律出版社2012年5月版;
  • 4、3. 《诉讼程序与制度前沿专论》,合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1月版;
  • 5、4. 《诉讼证明标准研究》,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
  • 6、5. 《刑事裁判权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
  • 7、6. 《刑事诉讼程序设置研究》,独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3月版。
  • 8、译著:
  • 9、1. 《量刑与刑事司法》,彭海青、吕泽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原著者【英】Andrew Ashworth,Sentencing and Criminal Justice, Cambridge Press,2016.
  • 10、 2. 《在法律的复杂性与失序之间——全球化时代的法哲学》,译著(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原著者【波】Bartosz Wojciechowski, Marek Zirk-Sadowski, Mariusz J.Golecki (ed.). Between Complexity of Law and Lack of Order;Philosophy of Law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Wydawnictwo Adam Marszatek Beijing-Torun ,2009.
  • 11、 3.《青少年犯罪行为分析与矫治》,译著(合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原著者:【美】Peter C.Kratcoski,Lucille Dunn Kratcoski,Juvenile Delinquency,2004,Pearson Education,Inc.
  • 12、学术论文(部分):
  • 13、1. 《ChatGPT 在域外司法领域的应用》,发表于《中国审判》2023(15);
  • 14、2. 《人工智能辅助量刑建议的缺陷审思》,发表于《数据法学》2023年第1期;
  • 15、3. 《美国刑事风险评估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发表于《中国审判》2022(13);
  • 16、4. dialectical analysis of amendment to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China in 2018, Journal of Saint Petersburg University, 2021(2);
  • 17、5. 《证据的合法性证明与程序性证据法理论》,《中国社科文摘》2019年第5期;
  • 18、6. 《全英文法律教学的经验、困难与发展探索》,载《法学教育研究》2019年第25卷;
  • 19、7. 《21世纪以来中德法学教育实践性导向改革的比较与相互启示》,载《法学教育研究》2018年第20卷,CSSCI来源集刊;
  • 20、8. 《证据的合法性证明与程序性证据法理论》,载《法学杂志》2018年第12期,CSSCI来源期刊;
  • 21、9. 《我国出庭作证证人的特殊保护问题》,载《法律适用》2018年第19期(北大核心);
  • 22、10. 《21 世纪以来中德法学教育实践性导向改革的比较与相互启示》,载《法学教育研究》2018年第20卷,CSSCI来源集刊;
  • 23、1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核心价值取向辨析》,载《警学研究》2018年第1期;
  • 24、12. 《法学教育实践基地的海淀法院模式》,载《北理法学》(第7辑),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 25、13. 《新形势下法科青年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与教学能力提升的反思》,载《北理法学》(第6辑),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 26、14. 《“双一流”建设视野下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与其自身需求的矛盾及其调整》,载《首都法学教育研究(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 27、15. 《羁押巡视的多元化及本土选择》,载《北方法学》2016年第5期(北大核心)。
  • 28、主编、参编著作、教材、译著(部分):
  • 29、1.《北理法学》第5辑、第7辑、第9辑执行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2018年版;
  • 30、2.《刑事诉讼法》,主编,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2023年修订版;
  • 31、3.《律师法学(新编)》,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 32、4.《证据法学》,副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 33、5.《刑事诉讼法学》,参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23年版;
  • 34、6.参加尹晋华主编《法律的追求——写给执法者的书(二)》,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参编,本人撰写“公平正义与民主”、“控辩平等原则”两部分;
  • 35、7.《中国刑事诉讼法教程》,参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 36、8.《诉讼证据法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参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 37、9. 参加中国刑事诉讼法修订及人权保护项目课题组编《刑事诉讼法中若干权利问题立法建议与论证》,本人撰写2万多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 38、10.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参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

工作经历

  • 2010 年 5月至今:北京理工大法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诉讼法所所长,《北理法学》执行主编;
  • 2009 年至2010年: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 2002 年至2008年:湘潭大学法学院刑事诉讼法教研室讲师(2004)、副教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