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protected]

现代社会科学研究

Moder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文章

Moder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2025; 5: (7) ; 10.12208/j.ssr.20250258 .

Research status and potential expansion of folk songs in northwestern Hubei
鄂西北民歌的研究现状及可拓展空间

作者: 向清全 *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湖北武汉

*通讯作者: 向清全,单位: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湖北武汉;

引用本文: 向清全 鄂西北民歌的研究现状及可拓展空间[J]. 现代社会科学研究, 2025; 5: (7) : 16-22.
Published: 2025/7/22 12:00:41

摘要

本文以鄂西北民歌研究文献为搜集与评述对象,首先借助民歌相关的“工具书”(《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等),对鄂西北地区的历史地理、方言地理、民歌类别及其分布情况进行梳理与概括,初步明确主题词或关键词;其次,通过主题词或关键词在学术数据库中筛选的文献,对相关研究进行分类评述;最终在此基础上,总结鄂西北民歌的研究现状及可拓展空间,以期为区域音乐文化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鄂西北民歌;歌种;交融性;区域音乐文化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collecting and reviewing research literature on folk songs in northwestern Hubei. First, by referencing relevant "reference books" (such as "The Historical Atlas of China", "Chinese Language Atlas", and " The Collection of Chinese Folk Songs: Hubei Volume"), the study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dialect geography, and the categories and distribution of folk songs in the region, preliminarily identifying key themes or keywords. Next, the selected literature from academic databases, filtered by these themes or keywords, is categorized and reviewed. Finally, based on this analysi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potential expansion areas for the study of folk songs in northwestern Hubei, aim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gional music culture research.

Key words: Folk songs in northwestern Hubei; Song genres; Cultural integration; Regional music culture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王小盾.中国音乐文献初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77.

[2] 张晓虹.文化区域的分异与整合: 陕西历史地理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368.

[3] 傅广典.论房陵文化的构成、价值及其圈层[J].民间文化论坛.2005(1):37.

[4]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精装本)[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

[5] 范玉春.移民与中国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5.

[6] 周启志.寻根,我们从哪里来--洪武大移民中的江西填湖北[J].学习与实践,2010(05):133.

[7] 参见蒋显福、匡裕从、杨立志主编.沧桑与瑰丽——鄂西北历史文化论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274.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1987、1990.

[9] 柯西钢.汉江上游鄂北片方言的地理格局及混合性特征[J].方言,2010(01):80. 

[10] 在期刊文献、个人专著、房县政府及文化部门出版的 文献资料中均用“楚调、巴音、秦韵”概括房县民歌的特点,但 “楚调、巴音、秦韵”的具体提出者还待进一步考证。

[11]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12] 笔者的归类标准主要按照民歌体裁三分法,关于民歌体裁三分法主要参见:周青青.汉族民歌体裁分类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03).

[13] 笔者将“孝歌、打待尸、夜锣鼓、阴歌、阴锣鼓”大致归类于山歌当中,主要参考《汉族民间长篇叙事歌的音乐类型及文化属性》(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1),该书对鄂西北部分地区丧鼓歌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丧鼓调为小调化单曲体山歌。

[14] “火炮歌”因火炮伴奏而得名,而“火炮”为民间对锣、鼓、马锣、镲等乐器组合的统称,有时也将这些乐器组合称之为“家业”,它常在结婚、祝寿等喜庆场合中演唱。 

[15] 蒲亨强.民歌村六奇——湖北武当民歌村考察纪实[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2).

[16] 李月红.“武当民歌村”吕家河民歌考辨[J].中国音乐,2003(04).

[17] 臧艺兵.民歌与安魂--武当山民间歌师与社会、历史的互动[M].北京.商务印刷馆,2009.

[18] 蒲亨强.武当道乐与均县民歌[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8(04).

[19] 康平.鄂西北丹江口丧葬仪式音乐调查[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20] 周青青.从房陵民歌看民歌旋律的“底层”、“借用”与“交融”[J],中国音乐,2011(01).

[21] 向清全.湖北房县民歌的体裁归属研究——兼对民歌民间分类与学术分类的思考[J].中国音乐,2019(04);鄂西北房县民歌音乐形态的“融合、兼融”现象分析[J].中国音乐,2020(04).

[22] 孙晓辉.鄂西民间手抄唱本音声符号“■”考释[J]. 音乐研究,2018(05).

[23] 杨帆. 神农架长篇唱书<黑暗传>的文本与仪式音乐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9.

[24] 李月红、佘一玲.湖北房县民歌寻访[J].中国音乐, 2008(01).

[25] 王梦熠.神农架玉林班音乐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4.

[26] 陈连山.现代民歌中蕴涵的古代文化——对湖北房县民歌与古代典籍之间关系的考察.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0(01).

[27] 瞿昊.作为生活方式的民歌演唱——对于门古寺镇民歌生活的考察[D].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8] 十堰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十堰市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2163-2168. 

[29] 湖北省房县志编撰委员会.房县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547-557.

[30] 郧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郧西县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654-655.

[31] 王启云、肖鸿主编.房县民间歌曲集[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7.

[32] 杜明亮,张歌莺主编.房县民歌集[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7.

[33] 李月红.汉族民间长篇叙事歌的音乐类型及文化属性[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34] 凌崎、葛婷.郧西县“打带诗”仪式调查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1(01).

[35] 胡曼.鄂西北薅草歌的结构形式[J].中国音乐,1983(01).

[36] 张建民.从薅草锣鼓中追寻传统农业时代的节奏--以川、楚、陕等交边地区为中心[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02).

[37] 乔建中.构建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与教学体系的初步设想[J].“首届全国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与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3.

[38] 参见向清全.“第四届全国高校区域音乐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人民音乐,2016(10):45.

[39] [匈]萨波奇·本采.旋律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 304.